一、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
1、前習俗水平(0-9歲)
階段 | 根據 |
第一階段: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 | 根據行為后果來判斷行為的好壞程度 |
第二階段: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| 根據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評定行為好壞 |
【注意】
“懲罰與服從”可以理解受到表揚的行為就是好的,受懲罰行為就是壞的;“功利取向”則是看行為好壞是否滿足自己需求。
2、習俗水平(9-15歲)
階段 | 根據 |
第一階段:尋求認可定向階段 | 個體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和諧為導向,順從要求 |
第二階段: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| 服從社會規范,以法律法規來判斷是非 |
【注意】
“尋求認可定向階段”也就是“好孩子”階段,即符合人們的要求,獲得大家的贊賞和認可;“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”就是遵守社會規范,強調的法制觀念。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。
3、后習俗水平(15歲以后)
階段 | 根據 |
第一階段: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| 強調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|
第二階段:普遍性倫理準則階段 | 用公平、平等、尊重為標準進行思考,道義高于一切 |
【小結】
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一共分為3個階段,分別為“前”、“中”、“后”習俗水平,這是比較好理解的。同時,每個水平又分為兩個不同階段,考生可以根據每個階段的關鍵詞來理解掌握該內容。
【例如】
“懲罰與服從”可以理解受到表揚的行為就是好的,受懲罰行為就是壞的;“功利取向”則是看行為好壞是否滿足自己需求。
干貨筆記助你快速掌握考點,掃碼領取>>
二、行為主義理論
代表 | 理論 | 主要內容 |
華生 | 行為主義理論 | 強調環境與教育的作用—“給我一打嬰兒,借助環境我可以訓練成任何一種人物”。 |
斯金納 | 操作行為主義理論 | 1、反應性行為(明顯刺激引起的)和操作性行為(有機體對環境主動適應)。 2、強化: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(報酬或懲罰); |
班杜拉 | 社會學習理論 | 1、認知過程對學習的影響,行為受認知調節和自我調節; 2、承認直接經驗學習,強調觀察學習重要性; 3、外部強化、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對學習的影響。 |
【注意】
行為主義理論介紹了3為代表人物,分別是華生、斯金納和班杜拉,其對應的關于行為主要觀點分別是“環境”、“強化”和“學習”。
【例如】
“正強化”,即當一種行為得到肯定后獲得獎勵,那么該行為的頻度會得到增加。反之,則為“負強化”。
三、鮑比爾—依戀理論
1、依戀關系的形成階段
(1)前依戀關系階段—出生后幾個星期;
(2)形成中的依戀關系階段—認出熟悉臉孔過程中;
(3)鮮明清晰的依戀關系階段—嬰兒運動能力的發展;
(4)糾正目標的依戀關系階段—嬰兒獲得自我觀念,理解他人觀點。
2、依戀的類型
(1)安全型依戀;(2)回避型依戀;(3)反抗型依戀。
【經典試題】
1、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,15歲以后的兒童看重法律的效力,同時也認為法律規定并不是絕對的,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,在兒童的道德發展中,這一階段是( )。
A、社會契約定向階段
B、普遍性倫理準則階段
C、尋求認可定向階段
D、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
2、寶寶六個月了,爸爸媽媽逗她時,她會微笑;見到陌生人時,她沒有什么表情。根據鮑爾比的依戀理論,寶寶正處于( )。
A、前依戀關系階段
B、形成中的依戀關系階段
C、鮮明清晰的依戀關系階段
D、糾正目標的依戀關系階段
班級 | 主要內容 | 試聽 |
高端班 | 2022年社會工作者備考指導 | |
初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—社會工作含義 | ||
初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—個案工作模式 | ||
中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—人類行為 |
2022取證就選高端班
三大階段,循序漸進
“直播+錄播”,保駕護航
溫馨提示:文章由作者233網校-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,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。